成都北改规划最新动态及范围(成都北改规划专题最新消息及规划方案)
城镇作为文明的一大体现,在现代文明中城镇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增强,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大门,迈入千禧之年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一度势不可挡,我国经济开始腾飞,而城镇化便是经济发展的一大标志,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36.22%;而到了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0.6%,高速发展的城镇在内部也发生了新老矛盾。
老城与新城之间的差异是当今城市都存在的问题,目光聚集到成都这座近代复兴的西部都市,成都90年代确立城市向南扩张,近30年的扩张成都南门已是集聚金融、互联网等企业的西部高地,其高新区产值更是达到了西部之首,南门成都造城的巅峰之作。
有新便有旧,新老交替城市也不例外,北门一座生与铁路牵缘的城市,铁路开辟了北门,商贸成就了北门,但今天北门这片起步早,时代局限性大的区域正逐渐成为成都发展的洼地,不甘心的成都在2010年曾启动声势浩大的北改,但数年的北改成效十分明显,以至于民间对成都北改政策称为“白改”,那事实真的如此吗?北门的未来何去何从?
北门发展史|北改沦为“白改”?
1950年成都站在今北二环破土动工,1952年成都站建成投入运营,成都站对北门发展和影响十分深刻,时至今日成都站依旧深刻的影响整个北门和成都的发展。
1954年重庆再次回归四川,1957年重庆铁路局被撤销,同年成都铁路局成立,成都铁路局落户成都北门,成铁数万职工开辟了北门的发展。
铁路开辟了北门城镇发展的基本形态,奠定了北门的发展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的启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快速向沿海地区移动,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陆地区也逐渐享受到了改革的魅力和动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而成都作为西部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在能级的影响下人口和资源迅速聚集成都,而成都站作为当时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自然成为虹吸人口的第一关。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全民淘金时代的大潮正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交通完备的北门滋生了“商贸的市场”,荷花池等批发市场在浪潮中站稳了脚跟,一度成为西南地区最大最全的批发市场,无数新老成都人在北门赚到了时代的第一桶金。
但北门起步早,城镇发展较早,其规划和配套设施十分滞后,高速发展的成都正时刻刷新着城市面貌,而北门正愈发成为成都城建的累赘,为了改善北门形象,提高北门配套设施,改善北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成都相继出台北改政策,而2010年成都史上最大规模的北改拉开了成都北改的序幕。
首先北改政策启动以来确实极大的更新了北门的配套和城市面貌,但当时所宣传的项目依旧没有完成,许多北门难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北改就如同“成都站封闭改造”只见声不见动,然而成都站只是一个诸多项目的一个缩影,许多要搬的项目也不搬了,例如:昭觉寺车站,当初北改言之凿凿的要搬迁昭觉寺车站,当前据相关部门信息:昭觉寺车站将继续保留,暂无搬迁计划。
为什么北改如此困难|老城难题
北改实际上就是老城改造,当前世界任何一个城市要想改造老城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以国内为例,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依旧充斥着“城中村”等畸形城市空间形态。
幸运的是成都的城中村较少,成都北门主要是“老旧破小区较多”而要拆除这些区域所面临的成本是难以想象的,遇到钉子户也是很正常,如果钉子户狮子大开口可要价不合理,一旦退步怎么去和其他住户签订协议?
显然老城改造首当其冲的便是“成本”;而东进、南拓所面临的拆迁成本较为低廉,成本是一方面,城市发展是不可能一直摊大饼延续老城区的,成都这样的超级城市,要有意识的疏解大城市病,提前布局多层次的新城市格局,这也是当下成都为什么要东进、南拓的基本逻辑。
北门发展潜力|未来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发展将会跳出特定的空间,以多个城市形成的城市群、经济带、都市圈等形式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进程。
城市群、都市圈等多个城市联动形成的体系经济圈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成都往北是德阳、绵阳,德绵是四川最强地级市之一,而成都作为四川省会集聚全省优秀资源、其经济更是首屈一指。在以成都为中心向北形成了成德绵经济带,这一经济带是四川产业最完善、经济度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三市具有很强的产业互补性,打通成德绵经济带对成都乃至四川的发展都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
成渝经济圈让成都加速向东发展,但成渝经济圈的定义实际上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渝不是长三角也不是珠三角,成渝经济圈注定是“做大做强自身都市圈”以成都为例“德眉资”是成都外围的第一圈,以德眉资为载体构成了成都都市圈,当前成都打造都市圈的趋势十分明显,打造成都都市圈,再构建成德绵乐经济带,将成都南北经济带给串联起来,将极大的巩固成渝经济圈的壮大和发展,这是北门发展的最大宏观背景。
视野回归到传统北门,2017年成都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发展战略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北改政策全新起航,并且区域鲜明的指向成都北部门户青白江区。
而传统北门被划入成都中优战略范畴,这也更加切实的符合当前传统中心城区所面临的问题,中优要逐渐迁移制造型企业和物流、批发等市场。显然降低开发强度,提升配套、完善交通、提升环境、彰显文化是当前中优的主旋律。北门也将在这样的主旋律下逐渐完成北改的遗憾,但中优是个过程,尤其是老城区改造历来是缓慢的,中优不是大刀阔斧的东进、南拓,城市更新需要漫长的等待。
中优进场完善北门,北改重整旗鼓铁路港经开区和成德同城化正不断利好整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