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架构(如何构建产品体系)
首先想要了解产品运营的知识体系,就必须要理清楚产品经理、运营经理、产品运营的岗位区别。
那我们先从“产品”和“运营”两个岗位上的职能说起。
对于产品和运营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区分:产品是生孩子,运营是养孩子。
“产品”和“运营”岗位的职能
1
产品的职责,是需求分析、市场分析、竞品调研、用户调研、交互设计、原型及文档等这些“看不见”的工作,基本上,很少出现在产品第一线(更多体现在C端产品)。基本围绕“需求”。
2
运营,是直接面对用户的一线作战人员,推广、渠道、营销,所做的全是围绕“用户”这个目标来做。
让我们来看两个区别;
招聘产品经理的相关关键词:
市场及用户研究、产品规划及设计、产品版本管理、开发及项目管理、解决产品运营相关问题和数据分析......
我们再来看看,同一个公司招聘运营经理的相关关键词:
运营规划、营销规划、商务合作、媒介传播、数据分析和市场监控......
是否从职位描述上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别?
对于产品经理,更侧重于产品,围绕“需求”这一目标。
对于运营经理,更侧重于运营,围绕“用户”这一目标。
那么,产品运营又是什么?
再搜集一下相关关键词:
收集需求、产品规划、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使用场景和精准运营......
那么产品运营,到底指的是什么,具体的工作又是什么?
产品运营是什么
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产品运营的概念:
广义上,一切能促进产品优化的工作都叫产品运营。(比如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收集用户的需求并反馈给产品,帮助其迭代产品等等,这些都是促进产品优化的工作。)
狭义上,长期调查分析用户的需求,并反馈给迭代产品的人,就是产品运营。
其实说白了,产品运营就是围绕「产品」和「用户」做事情,根据用户需求去不断完善自家的产品,来达到更多人买自家产品的目的。
如果想往产品运营方向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呢?
产品运营的知识体系
我们从九个模块由浅入深并配合案例来进行介绍:
01 场景
什么是场景?
用户在不同的情境下并开始使用产品和服务,场景可以用来全面盘点是否已经“榨干”用户的需求。这就是场景;
如何找到场景?
1、首先,我们需要梳理用户场景的维度有哪些?
(1)针对不用的人群,就有不同的用户需求,那么,我们可以从用户需求的高频和低频中梳理;也可以从需求中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来梳理;
(2)还要了解用户对满足这个需求的强烈意愿如何?
(3)场景对用户的广泛程度如何?
2、找到场景的步骤:
明确用户群体?确定使用场景?明确细节;
场景比较简单,只要你认真思考和深入了解用户就可以整理出来,那么我们来举个瑞星咖啡的场景;
例如:
托朋友办事情请喝杯咖啡,简单无压力(购买咖啡券送朋友服务)
有点喜事,请同事喝咖啡(满50免运费,多种口味咖啡和果汁)
每天一杯暖暖的咖啡让生活有仪式感(精致包装)
早上上班需要提提神(外送服务+早餐服务)
招待合作伙伴,需要咖啡撑场面(公司服务,账号服务)
下午有点乏,当下午茶(差点配套,果汁服务)
02 路径
什么是路径?
用户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步骤和流程,路径来源于场景,可不仅仅是场景,路径是更细颗粒度下的场景,使用户进入场景的通道。
如何找到路径?
我们就以用户如何认知品牌就会如何使用产品来说一下具体的路径:
07 体验
用户在使用产品、使用服务和员工交流的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好的体验就是把用户的好感放大再放大,让用户轻而易举的想得到的。
体验涉及的维度
(1)打磨体验的关键要素
a、体验的精细程度
b、可覆盖的量级
c、迭代的速度
(2)用户产生感受的时间顺序,打造时间节点的体验
(3)用户产生感受的核心要素和非核心要素打造分层次的体验
08 激励规则
用户在使用产品和服务时,由于某些规则的设计,用户得以被激励,从而对品牌的认可度加强,对品牌的推荐力度加强。
激励规则如何设定?
(1)设定用户的激励路径;
(2)分辨用户该如何激励;
(3)分辨用户该不该激励,在这里,高净值用户在消费高单价产品时,不宜激励。
两个常见的激励分类:
(1)单次激励
a、基于某一次用户的激励;
b、常见的行为是转发,一次得到折扣和返现。
(2)持续激励
a、基于用户体系建设的激励;
b、常见的行为是搭建会员体系,包含积分和会员权益;
c、使用次数越多、积累的消费越多、累积的用户行为越多,就会持续的激励。
09 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是以产品的功能来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用户激励的加强,从而诱发用户频次/时长提升、转发、客单价增加等。
常见的策略有:
(1)当用户行为是X时产品呈现什么特征:
例如:
抖音推荐策略:当用户浏览某视频超过一定时间,或用户为某些视频点赞时,产品呈现的特征就是为用户持续推荐该类视频;
知乎推荐策略:当用户浏览或关注过某个问题时,知乎上同类问题热度超过某值,会自动推荐给用户;
淘宝推荐策略:当用户最近浏览商品基本都是服装时,在活动页位置会推荐服装活动内容等等;
(2)当用户群体为A时产品长线特征
在这里,也有三个特征,供大家参考:
用户的试用产品:一个新用户上线,可能会为这个新用户推荐试用产品,而不是直接为用户推荐正装产品;
用户的升级产品:如果是一个在平台上多次尝试我们产品服务的老用户,这个时候可以为用户推荐一些升级产品
对产品好奇的“打酱油”用户:这个时候最应该让用户知晓的是我们这里最受欢迎的产品服务;
(3)当出现某种策略时,诱发的一致行为
例如:
打卡策略:通过打卡和签到,用户打开app并进入某页面,获取积分或激励;
分享、获得好处策略:转发获得优惠券,朋友也得优惠券。转发付费内容,朋友免费阅读,自己获得积分(这也是一个典型裂变的玩法);
身份标签策略:通过盘点航程、购物金额、浏览列表、阅读列表等,通过学习累积的学位排名等获得某身份标签,并转发出去;
产品运营所需要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运营往往身上背负着整个产品的KPI,通常我们会看到运营在不断的思考如何转化用户、拉新、促销活动等等,实际上产品运营是产品里不可缺少的岗位,尤其是直接面向用户、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除了如何“生孩子”,产品经理也需要掌握“养孩子”的技能。
作者: Huang guanghui 分享互联网产品运营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