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作和内容创业区别
博客时代的作者已经随着新浪、网络等网站关闭博客而消失了踪影。迁移到微信公众号后,经过几次微信改编,很多公众号完全沉在了关注列表之下。过去两年里,播客一直在燃烧。
但是普通话博客的援助当天的几个节目更新频率也变成了年度。我自己的B站注视着名单上不再更新的UP主,但这只是来往的创作者中最近才被黑的名字。
如果再小心一点,我们就需要区分个人创作者和专职创作者。
前者只不过是兴致,写文章、拍摄视频、记录自己的感想、与大众分享、获得回忆和共鸣。后者更像传统媒体时代的专栏作家。创作给他们带来收入来养家。电子停止了,也许更多的是人生经历。
后者往往是因为经营问题。正如引发这次“更拥挤”讨论的UP主“我是怪异的军队”所说,“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舆论只能引起动荡。另一方面,这些静止的头部UP主大多拥有数百万粉丝,很容易引起波澜。另一方面,在过去的10多年里,互联网产业得到了发展,内容创作彻底民主化。本报报纸电视台只允许少数人写专栏和做节目。今天,
任何人都可以在公众号上发文章,在B站上传视频。每个人都是内容创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内容赚钱的意志也更加迫切。
因此,过去十多年没有消失的“停止热潮”突然引起了众多内容创作者的不安。他们的疑问是,现在在B站还有机会成为全职内容创作者吗?
不妨把讨论的时间范围拉大一点。博客时代,没有人想过用博客赚钱。很多人获得了专栏作家的名声,但博客本身没有盈利模式,所以不能给创作者带来价值。同样地,
土豆网、优酷网等都想成为中国的YouTube,但个人创作者也无法获利。即使当年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样的轰动。
变化发生在2015年前后。随着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的没落,广告预算自然流向了新兴的互联网渠道。然而,此时石头广告行业的规则尚未确立,广告主也只能摸着互联网过河。是出于恐慌和探索。
他们把大量预算砸给了网络内容创作者。根据《2022 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的数据,2017年至2021年,互联网广告的总收入从2975亿韩元增加到5435亿韩元。这些数据大部分成为当时网络内容创作者的收入。
与此同时,为了争夺创作者,为平台提供内容,转变为最终用户,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增加对创作者的补贴。不仅是b站,快手、抖音(抖音)、小红书都有类似的创作激励计划。但是这笔钱只是鼓励。
直接来自平台收入。B站应该是目前为止整体平台激励最高的。在为数不多的公开数据中,很多媒体提到了2022年B站总收入219亿韩元,赤字75亿韩元。
仍然有91亿韩元被分为向UP主提供的奖励,可见其丰富程度。
广告主和平台的双重金钱激励导致越来越多的内容制作者认为这是赚钱的事业。所以他们辞掉以前的工作,全职投资。有些人招募军队,成立公司,专门拥有人事、财务、技术、编辑部等多个部门。
从这一刻开始,内容创作成为了内容创业。他们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写精彩的文章、制作精彩的视频,而是经营小型创业公司。
以前的鬼畜,现在的桌游UP的“素食主义者狮子”就是这样的操作。据媒体报道,他的团队规模一度达到16人,从原来的林子班工作室变成了狮子林电影文化有限公司。1400平方米的办公室,
还有自己建的工作室。这种创业经验也是他用视频拍摄的,上传了B站。
但是创业不是那么容易。过去十年的创业公司十有八九已经成为工商局的历史文件。内容创业也摆脱不了这一劫。过去两年,随着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企业和广告主都需要降低成本,减少支出。
内容创业者最重要的两个收入来源明显减少,他们的收入也全部暴跌。时政博主陆克文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以2023年3月展望的流量比为例。
只有2021年3月的30%左右。在我们整个互联网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我们的收入哗啦啦地下降了。
其中,微博在一年内下跌了约50%,约60%(视频流量补贴),今日头条下跌了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