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主产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制定主生产计划?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制定主生产计划。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目的是:
• 通过维持一定的成品库存水平及制定满足客户交付要求的计划,维持预期的客户服务水平。
• 充分利用物料、人工和设备。
• 维持库存投资在必需的水平。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计划必须满足客户需求,也不能超出生产能力,还要符合生产计划的指导方针。
计算主生产计划有3个步骤:
1. 确定初步的主生产计划。
2. 将初步主生产计划与可用产能进行对比。
3. 解决初步主生产计划与产能可用性之间存在的差异。
为了说明计算主生产计划的过程,看下面例子。假设产品是备货型生产,持有一定库存,并且产品批量生产。
某产品以每批次100单位进行生产,预计期初库存为80单位。需求预测、预计现有可用量及初步主生产计划如下图所示。
第1周库存量为80单位,在满足预测需求60个单位后,预计可用库存余额还有20单位。第2周60单位的预测需求没有满足,因此必须计划第2周100单位的MPS接收。这样,第2周末预计可用量就有60单位(20+ 100- 60=60)。第3周,预测需求60单位可以满足,因为现有预计可用量是60个单位,这时预计可用量为0。第4周,必须接收100单位,满足预测需求60单位之后,库存还有40单位。
产品族中的每个产品都要经过计算主生产计划的过程。如果产品族中所有产品的计划生产总量及最终库存总量与生产计划不相符,单个计划就要调整,这样生产总量才能相等。
初步主生产计划的计算完成之后,必须与可用产能对比。这个过程称之为粗产能计划。
粗产能计划要检查支持初步主生产计划的关键资源是否可以获得。关键资源包括瓶颈作业、人工及关键物料(如稀缺的或提前期较长的物料)。
粗产能计划的制定过程类似于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需求计划,区别是现在的对象是产品而非产品族。资源需求计划中使用的资源清单假定产品族中一件有代表性的产品,而粗产能计划的资源清单针对单个产品。如前面一样,二者的相同点是瓶颈工作中心和关键资源。
该方法之所以称为“粗”,其原因不仅因为它对资源的预测是初步的,也是由于还有其他几个会对具体产能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现有库存、现有的部分完成的订单,以及提前期等。
差异解决方法是将所需要的总工时与工作中心的可用产能进行比较。如果可用产能大于所需产能,主生产计划就可行;反之,就需要想办法增加产能。是否可以通过加班、雇用额外员工、利用其他工作中心的工艺或是外包来调整可用产能?如果不可以,就必须修改主生产计划。
最后,主生产计划必须以3个标准来评估:
• 资源利用。在计划的每个阶段,MPS是否在产能约束范围之内?MPS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 客户服务。交货期能否满足?交付是否可接受?
• 成本。计划是否最为经济?超额成本是否因加班、外包、加急或运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