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线前后两阶段的产品和运营的关系是有区别的,产品和运营该怎么配合?
产品上线前和上线后两个阶段的产品和运营的关系是有区别的,我今天试着把这个区别分享出来给大家,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产品上线前
第一步:在关于产品的功能规划以及发展方向的决策完成之后,应该将其告知团队全员,让大家充分了解信息,这对于后续执行的过程是有帮助的。
第二步:对执行环节进行规划,就是产品和运营协同工作的开始。双方应该一起参与讨论相关事项,比如受众人群、功能特点、版本节奏、运营规划等,制定一个大概的框架和计划。
第三步:按照框架计划分头行动。PM确定功能细节,运营人员准备内容、流量渠道和核心用户以及上线后的引爆点。在这个阶段,产品和运营可以暂时分离开,不必频繁协作。但由于有了前两步的铺垫,在分头行动的过程中,双方也了解对方的计划和进展,所以信息是互通的。
第四步:在上线前的准备阶段,产品和运营需要再次紧密协作,在了解彼此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大家为产品上线做准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后续计划等。问题解决后,产品就可以上线了。
产品上线后
进入到产品正式运转阶段,PM和运营人员再次协同。这个阶段需要高频次的沟通,以互相推动彼此的工作。
运营人员主要关注用户反馈:
• 在做好内容、用户、活动、渠道等运营工作的同时,向PM及时和详尽地通报用户反馈,让团队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反应。
• 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推动PM上线新功能。
• 提出可以大幅提升运营效率的工具需求,推动PM用产品功能的方式解决。
而此时的PM应该协助运营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 除了修复漏洞和完成产品需求之外,要关注运营人员的反馈。因为这是产品上线之后的用户反应,是印证之前决策的过程。
• 要关注运营人员遇到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产品功能的方式解决。
• 关注运营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对产品的目标有促进作用。如果发现运营人员偏离目标,或者过于追求KPI,要及时与之沟通并推动改进。
当然,在产品上线前后需要做的事不止这些,我们在此仅仅指出了需要产品和运营配合的节点。由于每个项目的情况都很复杂,所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应拘泥于上述事项。